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今天在經貿國是會議全國大會表示,2020年資訊電子(IT)產業主流地位將被取代,台灣應先利用優勢,及早轉換到其他領域。
龔明鑫指出,台灣應將資訊電子產業能量,轉型為跨產業的整合力量,在國際化過程,強化產業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力。
他說,2008年金融海嘯後,製造業發展遲緩,服務業成長動能不足,2012年後出口對經濟成長效果減緩。台灣引以為傲的產業設計代工(ODM)優勢,在蘋果崛起後,供應鏈已面臨被打亂的壓力。
他強調,全球化過程中,資金、技術、人才、資訊是超越國家區域界線的因素,應建構優質環境,吸引資金、人才來台。
他認為,企業在台灣接單、海外生產比例偏高;近年台灣薪資成長趨緩,不利人才駐留;尤其頂尖人才即將退休,中階專業管理人才面臨被挖角局面,台灣若未積極加入國際組織,這樣的情況恐更嚴重。
另外,東協名目經濟成長率(GDP)已超越亞洲4小龍,台灣必須正視問題嚴重性,避免產業被排除在全球供應鏈之外。
他評估,目前家戶所得分配惡化,最高所得與最低所得差距擴大,目前實質薪資所得退回到16年前,人才、智材財、資金,生產動能移往海外。
因此,台灣經濟須持續全球化、加速區域整合,並促成科技國際化、智慧化。面對人口結構環境改變、新興國家崛起,台灣應有全球思維、在地出發的實力。
他認為,善用政策基金、稅制鼓勵創新、青年創業,並強化所得分配公平正義,以及資本利得稅,引導資金進行實質投資,也是現階段可行方案。
同時,他建議可重新檢討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,提高地方自主財源,以提高地方政府招商能力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