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hsupohsiang (Faith)
看板movie
標題[新聞] 金鋼狼:武士之戰導演專訪.全球獨家bySHH
時間Mon Jul 29 01:33:45 2013
新聞網址:
http://ppt.cc/L3Ji http://www.comingsoon.net/news/movienews.php?id=106857 官方網站:
http://www.thewolverinemovie.com/ Exclusive: Versatile Director James Mangold on Making The Wolverine by Edward Douglas July 23, 2013 寫在前面:專訪內容沒有劇情,但仍有觸及劇中角色背景。 觸及的程度大概....跟官方網站預告片一樣多吧.... 執導「The Wolverine=金鋼狼:武士之戰」的James Mangold, 應該是本片之所以 如此出色的最重要人物,不止如此,在某種程度上,本片甚至算是 Bryan Singer 的初代X戰警電影的續曲。也只有一位如此才華洋溢,觸角多元的導演,才能順理 成章的帶著 Hugh Jackman扮演的金鋼狼到日本與「忍者、幕府武士、極道(日本 黑社會)、永生不死」這麼多的元素融合交織出一部精彩作品。 讓 Mangold 首先躍上版面的是警探片「Cop Land(警察帝國,1997)」,接著他推 出了劇情片「Girl, interrupted(女生向前走, 2000)」,該片最為人所知的就 是讓Angelina Jolie 拿下她首座奧斯卡金像獎(最佳女配角);之後是愛情穿越 喜劇「Kate & Leopold(穿越時空愛上你, 2001)」,本片問世時正好也是 Hugh Jackman首次以金鋼狼角色展露頭角的時候;再來是驚悚片「Identity(致命ID, 2003)」;而美國傳奇鄉村歌手 Johnny Cash傳記片「Walk the Line(為你鍾情, 2005)」,再次讓出演本片的 Reese Witherspoon 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項。 看到這裡,Mangold 也許可以算得上是「才華洋溢」,但是,好像離「超級英雄 動作片導演」有點距離。可是,沒過多久,Mangold 開始嘗試大量動作場面調度 的片種,首次嘗試就是口碑作西部片「3:10 to Yuma(決戰 3:10, 2007)」; 然後是正統暑假娛樂大片,由Tom Cruise 和 Cameron Diaz領銜主演的「Knight & Day(騎士出任務, 2010)」。 終於,讓James Mangold通往「超級英雄動作片導演」的大道,就此鋪設完成。 以下是本站記者專訪,請好好欣賞。 SuperHeroHype:我們都知道,你不是本片第一位導演。另一位非常出色的導演 Darren Aronofsky(黑天鵝、燃燒鬥魂、真愛永恆)曾花了很長時間參與前期 制作。當你正式接下本片時,劇本是什麼樣子?你是想要「忠於原作」,還是 「自由創作」。 James Mangold:嗯。Darren 真正全心全力投入本片的時間其實只有,我想想, 幾個月吧,而且他沒有勘景、沒有真正的預算規模。我想大概只有一個劇本草案 曾經真正被寫出來,但是,我想 Darren 並沒有機會繼續做出什麼成果。然後, 日本311大地震發生,在那個時間點也不可能到日本拍攝電影,許多事情交互 影響之下,Darren 版本最後就無疾而終了。我接下本片時,是在Chris McQuarrie (神隱任務, 行動代號:華爾奇麗雅)已經又寫出一個劇本之後的事。當我、 Mark Bomback 和Scott Frank 開始動工,我們並沒有推倒重來。但是,我想最 重要的是,相信你也同意,就是「既然是我們負成敗;劇本是我們說了算」。 我覺得,當一個好的導演,關鍵是抓住劇本元素的菁華然後發展出整部片,不要把 動人的元素給摒棄掉;所以,當我在思考金鋼狼的劇本時,我沒想過要「拿掉什麼」 ,我想的是「有沒有一個主軸可以貫穿一切元素」。 在這次的故事雛型裡,世界觀、氛圍等等都很棒,但是我看不到一個中心主軸,讓 一切元素融合在一起。而我自己非常想探討的是,我之前也說過,就是「永生不死 」。看看 Logan ,他已經活了這麼久,幾乎兩百到三百年,「永生不死」會造成 當事人什麼苦難,科幻小說大師 Issac Asimov的作品「Bicentennial Man」、 「Wings of Desire」都有刻劃過。德國大導演 Wim Wenders 作品「Wings of Desire(欲望之翼, 1987)」中的天使也面臨這樣的課題,祂們希望能降生到凡間, 與凡人一樣有老死離世的那一天;因為能永生不死,因此與世間一切漸漸疏遠, 我想那種處境是十分發人深省的。 漫畫原著(Claremont-Miller版)第一幕就讓 Logan 出現在加拿大育空(Yukon), 這給了觀眾「地點」,但是沒有交代在那當下,Logan 是處在什麼樣的心境裡。我 希望在我的電影裡面交代這個部份。我希望交代金鋼狼的…歷史定位。我認為,如 此多X戰警的故事已經在我之前發生,我們應該承認這個事實,所以,雖然這是 「金鋼狼」的故事,但這也會是先前X戰警電影的續篇。而這是漫畫問世的時候, 不存在的概念。 回到故事開始時,那時候,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失去夥伴、失去朋友、失去人生導師 X教授、失去愛人(們)的人。我覺得這點出一個事情,他是不是覺得自己被下了 咒?在他的生命中,身邊的人要嘛是(1)因為沒能跟他比命長,所以他認識的人 終究都會死(2)有些人甚至可能因為跟他牽扯上關係,還因此提早送命。我開始 揣測,他之所以離群索居,在育空這麼大一片荒原中過日,並不是憤世,而是保護 一切與他有關係(或可能有關係)的人;他彷彿把自己當成一個人體核電廠,只有 遠離人群,才不會傷害到其他人。 SHH:漫畫原著(Claremont-Miller版)是大家公認最出色的金鋼狼故事之一,當我 欣賞你的電影時,當我看到你開場在育空的部份、灰熊還有獵人,我以為你會忠於 原著。但是,隨著劇情推進,你開始放進不同的元素。我指的是,你把 Jean Grey 這個漫畫中沒有出現的角色給帶進來,可以談談這部份嗎? Mangold:我想,對我來說,X戰警世界裡,不論是電影或是漫畫,有一個部份是 非常動人的,那就是Logan與整個歷史洪流的互動。當你面對一個長生不死的角色 ,基本上他會是一個說出「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」這種話,而且說服力相當夠的 人。此外,我很著迷的一點,也讓我再三思索的一點是「故事發生在日本?為什 麼金鋼狼會出現在日本?」在漫畫原著裡,是因為他與故事中一位女性角色有段 關係,而且是一段在故事展開前就建立的關係。這關我就過不太去。一個住在加 拿大的男人,會認識一個住在日本的已婚婦女,而且兩人從她婚前就互有好感。 要我在電影開頭交代這樣的故事,實在是辦不到。 事實上,連前一版本的劇本(Chris McQuarrie版)都沒有採用這樣的背景設定, 但我還是嘗試去揣測金鋼狼在本片開場時的處境。安排一段在長崎原爆的背景故 事,給了我幾個施力點,一個是讓金鋼狼與日本產生連繫,也讓他能在日本有個 「重逢」的對象。其次,這個背景故事到片尾都還有被呼應到。當然,在這裡我 無法透露太多。 當 Darren 放下本片不久後,日本發生311震災,那一刻起,我就覺得十年內 任何設定在日本發生的電影,都不應該把日本人民所遭遇到的、所面對的、所克 服的這些橫逆給輕輕帶過,或是假裝沒這回事。我覺得直接把現實世界這場災難 放到電影中,有點太粗魯,但是,當你想想日本這樣一個幅員不算非常大的國家 ,竟然在近代數次遭遇全球都罕見的核災(不論是戰時、或是承平時期),然後 日本全國人民還是彼此相互扶持,重建一切,繼續堅強的走下去;真的讓人肅然 起敬。所以,讓長崎原爆成為一個引子,是基於我這樣的想法,藉此我也想提醒 大家日本人民的遭遇。 SHH:那麼,為什麼需要帶進 Jean Grey 呢?她與 Logan 的情愛糾葛,幾乎與 本片女主角真理子(Mariko) 這段一樣轟動,在粉絲心目中也一直是經典的故事。 Fox 曾經要你「給先前X戰警電影的角色一些戲份」嗎? Mangold:沒這回事啦。Scott Frank(本片另一位編劇)與我想到,既然我們眼前 的開場劇情是「一個男人獨居在加拿大育空地區」,你要怎麼帶著觀眾進到他的內 心世界?也許,你可以配旁白,主角自己對著觀眾說出自己的心境。但是,這實在 不夠「金鋼狼」。 SHH:漫畫裡面倒是挺多獨白的,電影就沒看到這個手法。 Mangold:是的。或者,你可以用回憶畫面,但我們已經有一段回憶畫面(長崎原 爆)。回憶畫面是個不錯的選擇,但是,我希望有更主動的方式,我希望讓 Jean 與他的這段往日情躍上螢幕。所以,我們嘗試讓 Logan 與 Jean 「對話」。這是 妄想嗎?這個 Jean 是鬼魂嗎?這是怎麼一回事?我們看到的是誰?是有另一股 未知的勢力在操弄一切嗎?我們用的這種手法,到頭來都是強化一件事「Logan 是被過往給糾纏住的一個人」。 SHH:談談片中的日本演員吧。首先,一定要談到的是真田廣之。他已經有相當豐富 的國際經驗。然後,你選擇了幾位模特兒,甚至不是演員,是模特兒,然後又要她 們與 Hugh Jackman 有許多張力十足的戲份。這樣的選角方式讓人很好奇。因為, 你以前的作品總是有非常傑出的參演陣容。在這裡,你有知名演員,你有不熟悉英 語又必須講英語的日本演員。談談這樣的工作環境好嗎? Mangold:嗯。事實上,我承認我一直都與經驗老道的演員合作,但是,我也不是 沒有啟用新人挑大梁的前例。 SHH:「Girl, interrupted(女生向前走, 2000)」, Angelina Jolie 拿下她 首座奧斯卡金像獎(最佳女配角) Mangold:這個例子有點久,其實,我最近的作品裡也可以看到由作品不多的演員 扮演重要角色的情形,像是「Walk the Line(為你鍾情, 2005)」就有好幾位歌 手參演。但是,對我來說,重點是你必須讓新人處在一個老道演員環繞的情境中, 因為這種情況之下,老道經驗與初生之犢總是會衝撞出火花的。 演出經驗不同的演員,能在螢幕上撞出火花。但是,到頭來你還是要審慎拿捏所謂 的「演出經驗少」,你不會請來一個人,然後只是讓他站在那裡,讓演職員表上多 一個名字。當我遇到 Tao Okamoto(岡本多緒),她身上是有一種演員的潛質在。 你提到她先前是模特兒,沒有演出經驗,但是,模特兒的工作並不只是站在那邊、 動也不動給人拍照就好。有許多優秀的演員都是模特兒出身,事實上,當一個稱職 的模特兒表示你面對鏡頭時很自然,不會不自在,不會像在街上隨便找個人上鏡一 樣。我們談的是一位過去十年來,幾乎每天都要站在鏡頭前被人端詳、放大檢視, 這種工作是不能端出一張撲克臉的,你必須要讓自己的靈魂透過鏡頭傳達出去。 在 Tao Okamoto (岡本多緒)與 Rila (福島リラ)的情況中,她們兩位都有相當 不錯的潛力,而且她們在開拍前都有密集的接受台詞訓練,我甚至辦了個「演技特 訓班」,讓她們能更快進入狀況,熟悉自己劇中演出的每一幕。 SHH:我對日本文化其實是相當愛慕的,但不論你接觸多少,總還是有點距離感。 你怎麼去揣摩劇中這個日本世界呢?還是你對日本文化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? Mangold:我承認我非常喜歡日本文化、日本食物、日本藝術與電影。我非常崇拜 小津安二郎。在我心目中,他應該是西方世界裡面,最不為人所知的東方電影大師 之一。我很好奇,有許多喜愛日本電影的人,卻沒有看過小津安二郎的電影。對我 來說,我的首部電影「Heavy(愛你的心, 1995),雖然發生在紐約,但是,全片 充滿了小津安二郎帶給我的影響。我已經仰慕他很久了。 我想,許多小津安二郎的電影(生平拍攝超過90部,十分多產)都是刻劃日本人 內心世界的故事,不只是身處大都會的日本人,不是那種現代化的日本生活,也有 庶民階層,老人、年輕人,也有夢想,也有實現不了的夢想,還有許多劇情片。 我印象最深刻的,讓我想想,是他一部叫做「風中的母雞(風の中の牝雞, 1948)」 的作品。這部片完成在二戰之後,敘述一個戰後返鄉的士兵,發現老婆為了養活 自己與小孩,迫於無奈下海賣身;如果我記得沒錯,這個士兵想都沒想就抓著老婆 狠狠打了一頓,然後把她丟出門外。 這題材是非常沉重的。而他恰恰就在這類事件,真實發生在日本社會時,用自己的 電影記錄下這一切。但是,盡管這些電影的劇本如此沉重,在片中你也同時看到日 本人日常生活中的美感,那種氛圍。能把一部美國超級英雄片帶到這個世界,去探 索可能發生的各種事件,可是讓我充滿靈感。通常我不會刻意要搞什麼東西融合, 但是,當你面對的是王道如美國超級英雄片,已經有那麼多人拍過的一個片種。帶 進新的元素,改變故事發生的地點,會帶來新東西的。 SHH:不知道我是不是講過,「金鋼狼:武士之戰」並沒有散發出那麼強烈的"超級 英雄片"氣息,有些時候,我甚至覺得 Logan 是處在香港警匪片中。而我其實也很 愛那類電影。 Mangold:談到這個我就有得聊了。站在"盡可能鋪陳角色內心掙扎"的出發點,我實 在看不出來,把場景設在充滿未來感,隨處可見高科技的世界裡,放進一些"準備 毀滅世界的反派",是加分。 SHH:漫畫原著基本上圍繞在幕府將軍與武士之間講述故事,架構上挺封閉的。 在本片,你把整個故事帶到了東京這個現代化大都會,整個格局變大不少。 Mangold:話說在前頭,我試著要把兩個元素結合,而且,我沒有不尊重原著的意思。 但是,假如我們忠於原著,會有很多人要穿古裝,那時候,我一定會問自己「這些 幕府時代將軍,武士在東京街頭趴趴走...合理嗎?」 SHH:沒錯。 Mangold: 然後,我很努力的猜想,假設原著談到的這種地下組織、極道份子和忍者 等等,要在現代社會中存在且運作的話,會是什麼樣子。 而這一切,會隨著劇情推 演慢慢迎向一個大結局。故事將從十分寫實的開局,漸漸走向比較深沉的一面,最 後來到一個奇幻的時空中。 記者聊到本片以外的內容,就留給有興趣的朋友到原文去欣賞囉~ 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 ◆ From: 113.28.26.107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